会议专题

原乡意识的变迁--以马华新世代作家为例

对“原乡”的想象与书写无疑是海外华文文学的一个重要母题。长期以来,华文文学界对这一文学母题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其中王德威和黄万华的研究把“原乡”放在20世纪华文文学的整体视域中予以阐释,尤其是对“原乡形象”和“语言原乡”的分析颇富启发意义。“20世纪华文文学中原乡形象的构建包含着作家追溯传统、重估历史、发掘自我、重建生存环境的种种努力。原乡形象融入了20世纪历史进程中我们民族最基本的生命体验,又包含了不同时期不同作家的视域,所以它可以构成20世纪华文文学史在形象层面上的一种基本框架。”这一认识为我们研究海外华文文学的“原乡”课题提供了一种思路。在此基础上,我们或许还需要进一步讨论关于“原乡”的想象与书写的历史演变,不同历史时期的“原乡”书写有着不同的面貌和意义。 本文试图以马华新世代作家为中心从一个侧面讨论华文文学原乡意识的变迁问题。讨论将从马华新世代作家黄锦树与林幸谦的一次小小的论争谈起。

原乡意识 历史演变 华文文学

刘小新

福建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国内会议

第十三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济南

中文

294-301

2004-05-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