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文世界中的乡愁描写
家族、家乡、家邦、家国的认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稳固的奠基石。而中国近代以降,患怀乡病时间之久,人数之众,规模之大,心态之光怪陆离、迷幻怪诞,当首推台湾岛内。自上世纪40年代跨海大移民之后,百余万在台大陆乡亲无时无刻不在渴望着有生之年重返故里,与骨肉团聚。台湾的作家们四十多年来也不间断地从各个方面描写他们可望不可即的家园,抒写他们的相思怀归之情。同样,在海外,许多海外移民和华人的后裔也在创作中抒写自己对自己故乡及故国文化的思念。虽然,不同的作家对乡愁的感受不完全一致,每一篇散文中“乡愁”的描写也各有特点,但总是从不同角度把乡愁之思深化,使“乡愁”的意象越来越丰富,艺术描写手法越来越多样,出现了“五四”之后中国乡愁文学的又一高峰。 这种乡愁文学大略由三方面的内容组成:饱含泥土气息的家乡记忆;富于民族色彩的故国风物;满蕴民族记忆的典故和语汇。本文就从这三方面来分析论述它们的有关内容及艺术表现特点。
华文文学 乡愁文学 作品评论 艺术特色
徐学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
国内会议
济南
中文
267-281
2004-05-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