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试论钟山书院的学术传承——兼及《乙未课艺》的文献解读

本文介绍钟山书院始建于清雍正元年(1723),地在江南江宁府城(今南京市),由当时的两江总督查弼纳倡议创设,雍正皇帝御赐“敦崇实学”匾额。清代早期,除岳麓、白鹿洞、紫阳等已有的知名书院外,对新开设书院讲学限制很严,顺治九年上谕即明令不许别创书院,群聚结党,及号召地方游食之徒,空谈废业。雍正四年,江西巡抚奏请拣选一人为白鹿洞书院掌教,礼部议复“应不准行”,雍正批示:“至于设立书院,择一人为师,如肄业者少,则教泽所及不广,如肄业者多,其中贤否混淆,智愚杂处,而流弊将至于藏垢纳污,如释道之聚处寺庙矣。在此背景之下,钟山书院得以创设,且获得雍正帝御赐匾额,诚为异数,其间查弼纳的特殊身份自然起了作用,但更深层的原因恐怕还是清廷出于笼络江南士人的需要。

钟山书院 学术传承 《乙未课艺》 文献解读

刘玉才

北京大学

国内会议

中国古代文学文献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南京

中文

654-669

2004-08-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