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我国民营经济发展与融资

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是顺着思想创新、理论创新、政策创新再到市场创新的路径走下来的。近年来,宏观经济调控对中国民营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国务院2005年2月发了一个《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即“非公经济36条”),规定民营经济可以从五个方面进入传统的垄断行业与垄断领域:第一是垄断行业:电力、电信、石油、铁路、民航;第二是在社会事业方面民营经济可以进入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卫生;第三是基础产业;第四是金融;第五是军工产业,“非公经济36条”放宽了这方面的进入。从“非公经济36条”发表到2006年的2月,国家部委已经出台了18个配套文件;各省市出台的关于36条文件的实施文件有16件,围绕36条的各种配套法规文件有200件。也就是说,在2005年以来,我国在政策方面对民营经济有所放宽,并从地方政策的层面得到相应体现。本文论述了我国民营经济发展路径与成就、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地下金融与民营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的问题。

民营经济 融资渠道 市场创新

黄方毅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

国内会议

第四届中国投资环境论坛

杭州

中文

98-101

2006-11-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