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美的惨烈——论严歌苓的“文革”题材小说
严歌苓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末,“文革”期间她不过是个成长的少女,她既不可能去做红卫兵,也没有上山下乡的经历。然而这位“文革”中的少女却成为90年代最有作为的海外华文作家之一,在她的笔下,“文革”成为不可少的风景。 严歌苓对“文革”题材的爱好,一则因为怀旧,她没有用乡愁这个概念,而以怀旧的形式淡化了这种回忆的政治意识,使之带有强烈的个人体验的表达。 严歌苓“文革”小说最大的特点是以少女的视角展开叙述,以少女的成长为线索,将“文革”的大背景融入其中。 本文将严歌苓的这种“文革”叙事称之为“边缘文革叙事”,这是相对于国内的“文革”叙事而言,这是一种另类的个人体验,是那个年代中的非主要人物对“文革”的叙述。 严歌苓的“文革”小说虽然不属于“历史大叙事”,纯粹以个人经验切人文革乱世的书写中,但是她在小说里却隐藏着一个更为宏大的“野心”—宣扬美好人性,重建人文道德。
严歌苓 文化大革命 题材 小说创作 叙事视角
李亚萍
暨南大学中文系
国内会议
济南
中文
666-673
2004-05-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