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从历史文献和个人化文本看日据台湾社会发展脉络和文化身份问题

20世纪第二个十年,台湾民众开始了文化思想的抗日和启蒙。绵延20余年的社会运动从初期由传统士绅和知识分子领导的民族运动过渡到主要由具有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的左派知识分子领导的社会运动,再演变到由马克思主义者组织领导的工农运动和阶级运动。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观点,从文化启蒙到阶级运动,意味着劳动阶级开始为消除民族和阶级的剥削压迫而斗争;以民族自决思想来分析,台湾社会运动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反抗异族压迫,而是具有现代意识的民族觉醒,期待清除殖民主义导致的创伤,寻求民族解放;从后殖民立场回望,变化发展的社会运动都可以视为被殖民者在殖民话语权力的压制下发出自己的声音、书写身份的努力。一些独特的历史文献和个人化文本完全可以当作从不同侧面分析台湾人身份书写的样本。其中,《台湾社会运动史——文化运动》是由殖民者编纂的、详细记载着台湾抗日文化运动由发轫至步入低潮的发展脉络和丰富历史细节的文献,也是从殖民者立场看待和评价台湾民众反抗殖民统治的不可多得的文本;《双乡记》和《里程碑》则是记录个体台湾文化人日据时期挣扎于多重社会文化困境之中的传记作品。相比于历史“大叙述”,这些独特的个人化文本包含了更多的个人体验,可以更真切地从中追溯台湾人寻找出路、书写身份的艰辛步履。

《台湾社会运动史-文化运动》 《双乡记》 《里程碑》 台湾 社会发展 文化身份 抗日文化运动 20世纪初期

计璧瑞

北京大学中文系

国内会议

第十三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济南

中文

375-385

2004-05-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