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一次大范围大雾过程的数值模拟及诊断分析

利用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和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PSU联合研制的第五代中尺度气象模式系统MM5v37对2006年12月24至27日江苏及其周边地区出现的一次罕见大雾进行了数值模拟和诊断分析,并对影响大雾过程的辐射条件做了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形成大雾的主要原因是大气层结稳定,水汽充沛,同时,地面和大气的长波辐射冷却是雾形成和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而日出后的太阳短波辐射加热和热量湍流输送是辐射雾消散的主要原因。在大雾发展和维持期间,雾区近地层基本上为弱的水汽辐合区;在大雾减弱和消散期间,雾区大部分为弱的水汽辐散区。大范围的下沉辐散运动有利于中低层大气增温,与近地层的辐射降温相配合,加上近地层弱冷平流的作用,使低层大气降温,有助于逆温形成,而深厚逆温层的存在,对劣区长时间的维持起着决定性作用。

数值模拟 大雾过程分析 大气层结稳定 长波辐射冷却

周梅 银燕 王巍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南京 210044

国内会议

2007年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广州

中文

510-524

2007-11-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