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梅雨锋中尺度低涡暴雨系统中的涡旋Rossby波

本文采用实况统计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1999年至2005年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期间23个低涡暴雨过程进行分析得出:大部分低涡降水区基本流场都存在二次切变或者非线性切变,而这种情况正是涡旋Rossbyv波产生的物理根源,因此涡旋Rossby波对于低涡暴雨系统的发生、发展和移动的物理机制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研究结果表明:当垂直向基流风速二次切变Uzz>0,且高层200hPa附近引导气流比较强时,低涡移阳东北偏东;当垂直向基流风速二次切变Uzz<0,且中层急流比上下层略强,即Uzz绝对数值很小,低涡移向东南偏东;当垂直向基流风速二次切变Uzz<0,且中低层急流相对于高层急流很强的时候,低涡移向西南向;当重直向基流在中层的急流很强,上下急流不明显时,低涡移向西或西偏北。

梅雨锋 涡旋Rossby波 数值模拟 暴雨过程分析 低涡降水 物理机制

谷文龙 杨引明 刘洁 姚祖庆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气象灾害重点实验室,江苏 南京 210044 上海市卫星遥感与测量应用中心,上海 201100

国内会议

2007年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广州

中文

354-363

2007-11-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