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长江流域特大暴雨云团的生成机理与尺度选择

综合分析发生在我国长江流域20世纪80和90年代的几次特大暴雨实例发现,江淮切变线和“湿度锋”并不是长江流域特大暴雨发生发展的必要条件,高空的触发系统和低空的西南急流水汽输送带才是必要的条件。在不同的高低空系统配置情况下,形成特大暴雨的云团的尺度中α尺度、中尺度具有一定的选择性。而低层“湿度锋”的强弱与暴雨云团的尺度之间并不是简单的正相关的线性关系。针对长江流域特大暴雨云团的以上特性,在参考暴雨云团发生发展的CISK机制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影响共同作用形成的更复杂的物理机制的基础上,对部分物理机制进行了修改党善。从而更好的解释了长江流域特大暴雨发生发展和特大暴雨云团尺度选样性的以上特征。

长江流域 特大暴雨 生成机理 尺度选择 水汽输送带 暴雨云团

王登炎 周筱兰 董全

武汉中心气象台,武汉,430074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南京,210093

国内会议

2007年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广州

中文

214-225

2007-11-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