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7”广西柳江致洪暴雨机制分析
本文对2004年7月19~20日发生在柳江流域的一次致洪暴雨进行了数值模拟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两脊一槽”的环流背景,强劲的低空急流和低层切变是本次柳江致洪暴雨过程中、大尺度流场的主要特点:有利的水汽条件、热力条件和动力条件是这次致洪暴雨产生的直接因子;利用MM5数值模式对该过程进行模拟,分析结果得出结论:中尺度涡柱的形成并保持竖直状态是这次致洪暴雨形成的因素之一,中β气旋的出现对造成这次强降水过程提供了直接动力作用;CISK机制是这次致洪暴雨的内在机制,它促使深厚对流天气系统形成成并维持;高低空急流耦合有利于强对流的发生和发展,是造成这次柳江致洪暴雨的重要因素之一;高层正位涡异常导致高、低空气旋性环流相互作用并增强的正反馈机制也是造成这次致洪暴雨过程的重要机制之一。
致洪暴雨 统计分析 数值模拟 CISK机制 中尺度涡柱 中β气旋
贾显锋 丁治英
广西柳州市气象局,54500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系,210044
国内会议
广州
中文
222-234
2007-11-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