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贵阳市夏旱演变及其对应500hPa环流特征分析

利用Mol”let小波分析了1951-2004年贵阳市夏旱强度指数时间序列的小波变化特征,揭示了夏旱变化的多时间尺度特征,借助小波方差分析和Yamamoto突变点检测等方法,分析了其中存在的主要周期振荡和突变点。结果表明:夏旱强度指数序列在1982年前变幅较大,之后变幅有所减下:在整个时间域内,贵阳夏旱变化以5.3a、10.5a和28a周期振动最强,方差分析进一步表明,28a周期振荡为主周期,10.5a和5.3a为次周期;小波变化28a时间尺度的突变点发生在1957年、1970年、1984年和1997年,旱涝交替出现。同进,对重夏旱和轻(无)夏旱年对应500hPa环流分析可知,严重夏旱年西太平洋副高势力较强、偏西,东亚夏季风强度偏强,东亚大陆盛行西风环流,有利于我国夏季I类雨带出现,贵阳市干旱少雨;夏涝年西太平洋副高势力较弱,脊线位置明显偏南,东太平洋上空对流强,东亚大陆纬向环流波动较大,四风环流明显偏弱,通常中国夏季雨带位置偏南,贵阳市多雨,旱情较轻或无旱。

夏旱演变 环流特征 时间序列 小波变化 贵阳

黄桔梅 金建德 严小冬 袁淑杰

贵阳市气象局,贵阳,550002 贵州省山地环境气候研究所,贵阳,550002 河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保定 071001

国内会议

2007年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广州

中文

608-614

2007-11-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