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类江淮大水的大气环流特征
本文研究了江淮流域特大洪涝的环流特征。江淮流域洪涝年全国降水有两类分布型:即江淮流域大水全国降水偏多型和江淮流域大水其南北降水偏少型。研究了这两类降水分布型的环流特征,主要结论: (1)夏季江淮流域洪涝年全国有两种降水分布型:一种是江淮流域大水南北降水偏少型,1991年和2003年汛期降水都属这一型,另一种,是江淮流域大水全国降水偏多型。这两种降水分布型相应的500hPa环流的共同特征是,从南海经鄂霍茨克海、极地到大西洋一线有6个正负相问的距平区,即EAA(东亚大西洋)相关链,在东亚地区分别为南海高压、梅雨槽和鄂霍茨克海高压。这是形成江淮大水的基本环流型。它们的差异主要表现为:江淮流域大水全国降水偏多型,在欧亚中高纬度存在欧洲地区和鄂霍茨克海的阻塞高压,即“双阻”型。而江淮流域大水南北降水偏少型,只有鄂霍茨克海阻塞高压,即“东阻”型。 (2)综合统计南海季风爆发早晚及鄂霍茨克海阻商建立与否与我国夏季雨型的关系,得到:南海季风爆发早而没有鄂霍茨克海阻高时雨带偏北,容易出现1、2类雨型(6/6),有阻高时,则雨带偏南,容易出现3类雨型(3/4):南海季风爆发晚无阻高时,雨带偏南,容易出现2、3类雨型(5/5),有阻高时,雨带偏北,容易出现1类雨型(3/5)。 (3)夏季EAA相关链的形成与北太平洋海表温度的强迫作用有关,特别是西太平洋海温的强迫作用。当夏季黑潮暖洋流偏强并在西太平洋15-30°N形成正海温距平,同时亲潮冷洋流也偏强并在35-45°N附近形成负海温距平时,容易在500hPa出现EAA相关链。 (4)除了上述环流特征外,江淮流域大水还有一定的气候背景。在气候年代际变化中,江淮流域多雨期容易出现江淮流域的大水。
洪涝 大气环流特征 阻塞高压 海表温度 江淮流域
于淑秋 林学椿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 国家气候中心,北京 100081
国内会议
广州
中文
290
2007-11-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