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对祁连山北坡农林牧业结构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本文揭示了气候持续变暖是祁连山北坡现代气候变化的基本特征。1986年是气候发生明显转折的年份,1987~2003年的平均气温比196l~1986年升高0.8°C,≥O℃积温和≥10℃积温增加142℃和131℃,呈线性上升趋势;降水量平均增加7.5mm,呈曲线缓慢增多趋势。由于气候变暖,使农作物适牛种植区和作物种植上限高度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喜热棉花、喜温作物玉米和喜凉作物甘蓝型油菜分别提高100m左右、150m左右和200m左右,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呈直线上升趋势。依据农业气候生态资源垂直分布特征和15种主要作物气候生态适生种植区以及农林牧业结构布局特点,采用气候生态相似原理,将祁连山北坡大体分为5个农林牧业气候生态区,建议性提出各区农林牧业结构的比重以及夏粮、秋粮、经济作物和饲草的种植比例,并阐明了各区未来主要发展方向。
祁连山 农林牧业结构 种植业比例 气候变化
邓振镛 王鹤龄 王润元 张宇飞 刘德祥 徐金芳 张谋草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甘肃 兰州 730020 兰州中心气象台,甘肃 兰州 730020 甘肃省西峰农业气象试验站,甘肃 西峰 745000
国内会议
广州
中文
264-273
2007-11-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