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三角洲气溶胶对能见度与霾的影响分析
近年来,珠三角城市化与人类活动对能见度有重要的影响。根据历史52年(1954-2006)来的资料分析表明广州地区的能见度有三个明显的波动期。1954-1972年广州地区的能见度比较好,每年只出现几天霾日:1972-1980年能见度急剧恶化,霾日从每年的几天很快上升至每年约150天;1980-2006年期间每年霾日在150天左右波动。为了深入了解广州地区能见度恶化的原因,本文分析了一个能见度从好变差的典型个例,分析表明引起低能见度的重要原因是高浓度的气溶胶。气溶胶质量浓度与能见度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当气溶胶浓度较高时,能见度变化对气溶胶质量浓度的变化不敏感;但当气溶胶质量浓度较低(<100pg/m<”3)时,能见度变化对气溶胶质量浓度的变化敏感。分析也表明吸收性气溶胶(BC)对能见度的衰减起重要作用,尤其是在极端低能见度(<5 km)时BC对能见度的衰减贡献明显增大。基于气溶胶辐射特性参数、粒子谱资料以及米散射理论的分析表明,平均而言,粒径小的散射性气溶胶(半径小于1 pm)对能见度的衰减作用约占70%,粒径大的气溶胶粒子(半径大于1 pm)对能见度的衰减作用小于10%,吸收性气溶胶对能见度的衰减约占20%。分析表明导致能见度持续恶化的是细粒子(半径小于1 pm)的散射与吸收作用,为了改善广州地区的能见度必须减少细粒子的排放。根据气溶胶与能见度的非线性关系分析表明,如果气溶胶质量浓度降低至120 pg/m<”3,进一步降低气溶胶质量浓度将明显改善能见度。为了避免极端低能见度的出现,必须减少吸收性气溶胶(BC)的排放。
能见度 霾 气溶胶 粒子谱 散射系数 吸收系数
邓雪娇 吴兑 铁学熙 周秀骥 毕雪岩 谭浩波 李菲 蒋承霖 夏冬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中国气象局热带季风重点开放实验室,广州,510080 National Center for A tmospheric Research,Boulder,C0,USA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81
国内会议
广州
中文
393-402
2007-11-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