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试论脾虚与肝癌

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发现晚、发展快、治疗难、预后差的特点,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目前中医治疗肝癌疗效不甚显著。脾位于中焦,主司消化,是气血生化的主要来源,有“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之称,是维持人出生后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保证。肝为藏血之脏,贮藏血液,调节血量,有“体阴而用阳之说”;主疏泄,调畅气机和情志,促进血和津液的运行和疏布,促进饮食的消化和吸收。生理上脾胃正常的运化和升降功能有赖于肝气的正常疏泄功能,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气机条畅,则脾胃升降有序,运化功能健全。病理上脾病可影响于肝,脾气不足,血无化生之源,或脾不统血,失血过多,可累及于肝,形成肝血不足。脾失健运,水湿内停,日久蕴积生热,湿热蕴蒸,使肝胆疏泄不利,可形成黄胆。反之,肝病也影响于脾,肝失疏泄,可影响脾运化和升降,形成肝脾不调或肝胃不和的证候。由此可见,脾病传肝,肝病及脾,肝脾两脏在病变上相互影响。肝癌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均与脾虚密切相关,脾虚为基本病机。尤其是肝癌晚期四大症:黄疸、腹水、肿块疼痛、发热皆可从脾辨治,健脾理气法能有效抑制肿瘤的进一步生长和扩散,延长肝癌患者的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重视肝癌的整体辨证施治,探究脾虚与肝癌的关系。对促进中医肝癌病变的本质研究、提高中医药治疗肝癌的临床效果有着重要意义。

脾虚 肝癌 中医药治疗 脾病传肝 病机 中医病机

王佰庆

辽宁中医药大学 沈阳

国内会议

“情绪与健康和疾病及其中医药干预”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医基础理论分会第一届学术年会

青岛

中文

580

2007-08-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