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人格障碍的遗传学、临床表现和预防与治疗

人格障碍(personality disorder)是一组以人格结构和人格特征严重偏离正常为特征的精神障碍。患者对社会、家庭、工作、生活、人际关系表现明显的适应不良,明显的情感障碍和意向障碍,行为缺乏目的,自制力差对自己的人格缺陷大多缺乏自知力。人格障碍多具有持久性和顽固性,一般在童年、青少年时期发生,并一直持续到成年或终生,中老年时期部分患者可有所缓解。 人格障碍的产生有先天遗传因素与后天环境因素为主要作用。包括偏执型人格障碍、强迫型人格障碍、癔症型人格障碍或表演型人格障碍、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分裂型人格障碍和自恋型人格障碍。 对于先天性遗传因素的预防目前尚无成功的经验。对于孕期与两岁内婴儿要加强喂养,给予充足的蛋白质、脂质及维生素,使大脑发育不受影响。围产期及婴幼儿时期避免产伤、头部外伤及预防各型传染病。 对于人格障碍的治疗以心理治疗为主,对于缺乏自信,难以处理人际关系,以及生活目标的确定等方面可能有所帮助。应该解决他们工作的动机问题,了解他们的情绪和态度,发挥其优点及特长。但是治疗需要较长时问与耐心,同时要防止患者的依赖和纠缠。对于反社会型人格心理治疗的用处不大。药物治疗只有临时对症的效果,镇静剂、小剂量抗焦虑、抗抑郁与抗精神病药物均可对症酌情选用。

人格障碍 精神障碍 遗传学 临床表现 中医治疗 癔症

李兰 周凤珍 王萍

山东中医药大学 济南 250355

国内会议

“情绪与健康和疾病及其中医药干预”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医基础理论分会第一届学术年会

青岛

中文

157-162

2007-08-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