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志活动与五脏调控
中医学的情志活动概括为“七情”、“五志”,是人对客观事物或现象所作出的不同情志反应.中医学情志学说兼容“情绪”、情感”的概念,既注意到人和动物所共有的“情绪”的情景性、激动性和短暂性,更加注重从“生物人”一“自然人”到“社会人”的“情感”的社会属性,具有更深刻的思想性。情感智商与中医学所说的“情志调节”颇相近似。神志活动与情志活动的内涵不同,但情志活动属于神志活动范畴.神的活动主要体现在神、魂、魄、意、志、思、虑、智等方面;而情志活动主要体现在喜、怒、忧、思、悲、恐、惊等方面。中医学的情志学说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基于中国古代哲学五行学说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原理,喜、怒、悲(忧)、思、恐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协调而达到动态平衡,而保持在正常的情志活动。 情志活动的物质基础在于五脏,依赖于五脏精气血的充盈和阴阳平衡,则外界刺激通过五脏的功能而表现出各种情志变化。心(脑)主宰情志活动,情志活动又分属五脏。但是,情志活动是一个复杂的生命活动,并非绝对一一对应与五脏.因此,系统、全面地理解情志活动与五脏关系,才能正确指导中医学的临床实践,进行准确地辨证论治。
情志活动 情志学说 情感智商 五脏调控 辨证论治
郑洪新
辽宁中医药大学 沈阳110032
国内会议
“情绪与健康和疾病及其中医药干预”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医基础理论分会第一届学术年会
青岛
中文
44-47
2007-08-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