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P450酶在马兜铃酸肾毒性中的解毒作用
目的:应用肝脏P450还原酶特异性敲除(KO)小鼠研究肝脏P450酶在马兜铃酸肾毒性中的作用。 方法:应用毒理学方法比较KO小鼠与野生型(WT)小鼠中马兜铃酸(aristoloehic acid,AA)的肾毒性和CYP1A的诱导剂3-甲基胆蒽(3-MC)对WT小鼠AA肾毒性的保护作用,HPLC方法检测体内AA代谢动力学、组织分布以及体外微粒体代谢,免疫印迹方法检测蛋白表达,细胞实验比较AA及其主要代谢产物的细胞毒性。 结果:KO小鼠中AA肾毒性高于WT小鼠,3-MC的预给药可以保护WT小鼠中的AA肾毒性。KO小鼠中AA清除最慢,且肝肾浓度最高,而3-MC的预给药后的WI小鼠中AA清除最快,且肝肾浓度最低,同时体外微粒体代谢表明KO的肝脏微粒体对AA的代谢能力很低。AA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毒性大于其主要代谢产物马兜铃内酰胺。 结论:肝脏P450酶通过将AA代谢为毒性较小的代谢产物,在AA肾毒性中起着重要的解毒作用。
马兜铃酸肾毒性 肝脏P450还原酶 特异性敲除小鼠模型 马兜铃酸 代谢动力学 细胞毒性 解毒作用
肖瑛 戈萌 薛翔 王辉 谢天培 任进
上海药物所 上海诗丹德生物技术公司.上海201203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430-435
2008-05-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