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新生儿败血症抗菌药物治疗5年回顾性分析

目的:研究2002-2007年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败血症的发病率、临床特征、病原菌分布及抗生素使用状况,为临床诊治新生儿败血症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本文对我院2001年12月至2007年7月新生儿科收住的败血症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每位患儿的年龄、性别、出生场所、出生体重、血培养、药敏试验、抗生素的应用情况及病儿预后.298名患儿以新生儿败血症诊断收入院,包括血培养阳性的确诊病例和血培养阴性的临床败血症.确诊病例又分为早发型(0-7天)和晚发型(>7天)。 结果:298名患儿中,118名为确诊的病例,其中早发型(EOS)39例,占33.1%,晚发型(LOS)79例,占66.9%.早发型及晚发型败血症均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oagulase-negativestaphylococci,CoNS)感染最多见,分别为61.5%和68.4%,其次是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E.coli),分别为7.7%和8.8%.CoNS对庆大霉素、先锋V、万古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和头孢克洛的敏感率分别为75%、72.7%、98.7%、71.4%和66.7%;E.coli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头孢噻肟、头孢克洛和氧哌嗪青霉素的敏感率分别为100%、100%、66.7%、54.5%和76.5%.在早发型,21例使用头孢噻肟,占53.8%,其次是氧哌嗪青霉素,15例(38.5%);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为晚发型败血症最常用的抗生索,有34例使用,占43.0%,使用频率排名第二的是先锋V,33例(41.8%).在118例确诊病例中,7l例(60.2%)治愈;37例(31.4%)好转,自动出院;4例(3.4%)未愈,自动出院;6例死亡,病死率为5.1%。 结论:败血症具有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目前仍为新生儿疾病中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因此,临床迫切需要高特异性和高敏感性的诊断方法及合理治疗措施。

新生儿败血症 病原体 抗生素 抗菌治疗 临床疗效 血培养阳性

李智平 王艺 陈秀娟 陈超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药剂科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内科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科,上海,200032

国内会议

第九届全国青年药学工作者最新科研成果交流会

北京

中文

173-179

2008-05-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