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凹厚朴野生与栽培居群的遗传结构及遗传多样性

目的:研究凹叶厚各地方种群的遗传特性和亲缘关系,比较野生与栽培品遗传背景的差异,为栽培品与野生品的生药鉴定以及筛选和开发野生药材优质种质资源,提供重要参考。 方法:利用AFLP技术对传统药用植物凹叶厚朴的7个野生居群和5个栽培居群的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 结果:凹叶厚朴遗传多样性指数h=0.208,I=0.305,栽培居群保有野生居群95%的遗传变异,但差异并不显著。对于野生居群78.22%的变异分布于居群内,栽培居群则85.92%的变异分布于居群内。 结论:凹叶厚朴目前仍保持适度较高的遗传变异,野生居群表现出比栽培居群更高的遗传多样性和更高的遗传分化,UPGMA聚类不能将野生居群和栽培居群分开说明野生居群中的等位基因同样保留在栽培居群中。

遗传变异 凹叶厚朴 遗传特性 亲缘关系 生药鉴定

王有为 何敬胜 黄博 班小泉 陈玲 范建伟 梁鹏

武汉大学药学院,武汉 430072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武汉 430074 华中农业大学,武汉 430070

国内会议

第九届全国中药和天然药物学术研讨会

南昌

中文

286-290

2007-12-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