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海竹路病害综合治理技术简介

国道318线甘孜境段海子山至竹巴笼改建工程位于川藏南线四川省巴塘县境内,跨金沙江与西藏相连。该段地质条件复杂、气候恶劣、生态环境脆弱。对于海子山至竹巴笼改建工程而言,环境保护是项目建设理念的核心。面对被称为“地质病害博物馆”的海竹段,面对大型滑坡群、泥石流、冻害、水毁、砂害等群发病害,怎样采取恰当的工程技术措施,体现“环保、自然、通畅、和谐”的建设理念是摆在建设者面前必须解决的难题。设计阶段多方案的比选,选定基本按原路改建的总体方案,放弃了局部路段选用新线的技术方案。虽然原路改建增加很大的施工期间保通难度,但节约了耕地和林地200hm2;面对巨型滑坡群,经比选采用隧道绕避的方案,如德达、列衣、波戈溪,综合经济技术比较可知,经绕避滑坡群后运营安全得以保证,路线里程缩短200多米,造价初步估计将节约千万元以上;对于海竹段内分水岭拉纳山,采用3400m长隧道穿越方案,节约里程20km,今后将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海竹段的建成不仅被当地藏族群众称为第二次解放,同时对于川藏南线这条政治线、军事线、生命线、经济线赋予了新的活力,并被交通部有关领导称之为样板路。正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的理念,努力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海竹路工程本身将成为一道永恒的风景。风景的每一处都彰显着千千万万建设者的辛勤与智慧。

泥石流 综合治理 地质条件 环境保护 地质病害 滑坡群 技术措施 道路改建工程

赵飞舟

国道318线甘孜境段改造工程指挥部

国内会议

2007四川省中青年专家学术大会

成都

中文

567-570

2007-10-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