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散发性成人急性乙型肝炎病原学随访研究

目的:观察分析成人AHB病原学特点,探讨急性HBV感染肝损伤及病毒清除的机制和防治策略。 方法:以住院的成人AHB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病区及电话预约门诊随访的方法,调查收集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和住院期间及出院后历次复诊时的系列血清标本,统一检测血清乙肝病毒免疫标志物(ELISA法)、HBV DNA和HBV基因型(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动态观察AHB病原学变化规律。 结果:”1”HBV DNA:就诊时51.7%的患者血清HBV DNA在PCR检测限以下,48.3%的患者HBV DNA阳性,HBV DNA阳性组DNA定量平均水平中位数为9.84X 104>copies/mL,平均12.5d HBV DNA降到检测限以下。”2”HBV DNA与肝细胞损伤的关系:血清ALT水平,HBV DNA阳性组中位数为1600IU/L,阴性组为1490IU/L,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HBV DNA阳性患者DNA载量与急性期肝损伤的程度相关分析发现,低载量组血清ALT水平较高载量组高,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3”HBV感染急性期男性与女性患者HBV DNA清除率比较,男性HBV DNA转阴率为44.1%,女性为48.1%,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急性期HBV DNA清除率高龄组为51.7%,低龄组为51.6%,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4”从发病至首次HBV DNA检测时间:HBV DNA阴性组中位数为8.5天,阳性组为7天,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5”HBV基因型:B基因型占52.5%,c基因型占42.5%,8、C混合型占5.0%,未发现其他基因型。”6”初诊时血清病毒标志物:初诊时血清HBV Ms呈现8种模式,抗原谱:HBsA9阳性80.8%,HBeA9阳性43.3%。抗体谱:抗-HBs阳性7.5%,抗-HBe阳性率43.3%,HBeA9与抗-HBe均阳性5.0%,抗-HBc与抗-HBclgM阳性率100%。”7”血清病毒标志物转换:前瞻性动态监测了28例AHB患者HBV Ms,HBsA9阴转率100%,平均阴转时间为3周(中位数);观察52周抗-HBs累计阳转率85.7%;HBeA9阴转率100%,其中53.6%的患者就诊时血清HBeA9就已转阴,其余患者于发病4周内阴转,在52周的观察期内抗-HBe阳转率为78.6%;血清抗-HBc(总抗体)始终为阳性,39.3%患者抗-HBclgM在观测期阴转。 结论:快速HBV血清清除和病毒标志物血清转换,不仅构成了AHB与慢性乙型肝炎的显著差别,也提示AHB病毒清除可能是以非溶细胞机制为主、特异性T细胞免疫发挥重要作用的复杂免疫应答过程。

乙型肝炎 病原学 肝损伤 病毒清除 免疫标志物 T细胞免疫 免疫应答

李东良 缪晓辉 苗千里 赵书民 郝勇 汪磊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 福建福州,350020;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04医院

国内会议

福建省医学会肝病学分会2007年学术会议

福州

中文

164-168

2007-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