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地下”与”地上”:聚焦北京一种特殊的”混居”社会空间

文章将北京低收入群体聚居的”地下旅馆”作为切入点,将它与位于其上的住宅小区视为一种特殊的”混合住区”,阐述了它在社会构成、空间形态、管理模式方面的特点,以及对住区内不同收入阶层所产生的积极、消极社会效应.分析认为,该类住区的形成动因具有重要社会意义,对其研究可为我国混合住区的规划和建设提供丰富的启示;但由于其形成并非人为规划的结果,在住区规划、建设和管理方面急需进行协调和整合.针对目前市场主导下北京居住分异趋势的出现,文章最后从城市规划、住房政策、社区管治等方面提出思考和建议,期望通过不同公私部门的协作与统筹,促进城市中不同阶层的居住混合和邻里交往,推动北京向”和谐城市”和”和谐社会”迈进.

居住分异 混合住区 和谐社会 城市规划 地下旅馆 空间形态 管理模式 住区规划 住房政策

陈熳莎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国内会议

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哈尔滨

中文

2656-2661

2007-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