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特色风貌街区建设与管理机制研究——以伊宁市南市区为例
目前我国很多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的民居与环境建设保持着较为完整的传统风貌与格局,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和艺术价值的街区,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但随着经济与时代的发展,大量外来文化和工业化建设对传统的街区特色造成了强烈的影响与冲击.很多私有产权房屋在新建或改建过程中逐步丧失了传统特色而千篇一律,并对周围风貌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针对这种不断继续的私有民居建设,城市规划作为公共政策,如何通过制定相应的保障措施和管理机制,达到控制与引导居民采用本土化的民族风格建设住宅与周边环境的目的.本文以民族特色风貌地区为研究背景,以新疆伊宁市南市区作为案例,通过现场调研、问卷调查及文献借鉴总结当地民居与环境建设的模式和特点,提出针对性的建设与管理机制:主要包括了引导机制、审核机制、协调机制以及配套性政策措施的跟进四个方面内容,涉及管理组织,技术组织及专家与公众参与等多方面.通过这样的形式,倡导自下而上地形成一种公众认同的可持续发展的”约定”机制,同时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配套与跟进措施,更好地保证传统风貌特色的完整性、独特性和原真性.
传统民居 街区建设 管理机制 伊宁市 城市规划 少数民族地区 传统风貌 民族特色
刘力飞 沈迟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国内会议
哈尔滨
中文
1979-1984
2007-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