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不同术后镇痛管理模式的比较--对5215例患者的回顾性研究

近年来,如何提高围术期的疼痛管理水平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及时而有效的减缓疼痛不仅能使患者受益,还能有助于外科手术或创伤的预后。目前较为常见的规范化围术期疼痛管理是急性疼痛服务(APS)。APS最早由Ready等于1986年在美国提出,继之在世界范围内得以应用,而且越来越多的医院都建立了相似的疼痛管理小组(APT)。APS模式有多种,有以麻醉医师为主体,护士辅助管理的模式;也有以疼痛护士为主,麻醉医师指导的模式。理想的APS组成人员包括麻醉医生、麻醉恢复室护士、病房护士以及专门的APS人员,并有明确的分工。本文旨在分析在两种不同术后镇痛管理模式下术后镇痛效果及患者不满意率的差别,以探讨不同术后镇痛管理模式对术后疼痛治疗效果的影响。
术后镇痛管理 围术期 疼痛管理 急性疼痛服务 麻醉医师 疗效评价
杨芃 林世清 许淼 黄文起 孙来保 徐康清 肖亮灿
广州市中山二路58号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
国内会议
珠海
中文
288-292
2007-08-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