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醛固酮对动脉损伤和高脂喂养大鼠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目的:观察醛固酮对动脉损伤和高脂喂养大鼠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及通心络阻断醛固酮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给予高脂饮食、左颈总动脉内膜损伤、维生素D<,3>注射,随机分成模型组、醛固酮组、伊普利酮组、通心络组及醛固酮+通心络组。4个月后取血及左颈总动脉标本。观察斑块面积、巨噬细胞阳性计数、血清CRP、IL-6浓度。 结果:动脉斑块面积醛固酮组(1.83mm<”2>±0.49mm<”2>)明显大于模型组(0.89mm<”2>±0.22mm<”2>),而伊普利酮组(0.62mm<”2>±0.15mm<”2>)和通心络组(0.57mm<”2>±0.14mm<”2>)明显小于模型组,醛固酮+通心络组(1.32mm<”2>±0.54mm<”2>)明显大于模型组而小于醛固酮组(均P<0.05)。巨噬细胞计数醛固酮组高于模型组,而伊普利酮组和通心络组则低于模型组,醛固酮+通心络组明显低于模型组和醛固酮组(均P<0.05)。血清CRP、IL-6浓度醛固酮组高于模型组,而伊普利酮组和通心络组低于模型组(均P<0.05)。 结论:醛固酮可以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其作用机制可能和促进炎性反应反应有关。通心络具有拮抗醛固酮作用,此可能为其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一个新机制。

动脉粥样硬化 醛固酮 巨噬细胞 伊普利酮 通心络 动物模型

崔峥 陈金明 梁春 吴宗贵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心内科 上海 200003

国内会议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三届国际络病学大会

北京

中文

161-165

2007-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