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辽宁省水环境承载能力分析

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人类及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工农业生产、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近年来,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用水量和污染物排放量不断增加,使得远远超出了水体环境承载能力,水资源匮乏和水污染日益严重所构成的水危机已成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约因素。科学分析水环境承载能力,是有效管理和科学保护水资源的前提,是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迫切要求。对实现水资源的持续利用和水生态良性发展,有效保护水资源和防治水污染,改善和提高水环境质量,促进人与水的和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研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充分考虑了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关系及其对水环境承载能力的影响,以水功能区保护要求和水质目标为核心,按照水体自净规律确定不同水功能区水环境承载能力;以水环境承载能力作为约束条件,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布局、污染治理水平和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提出各水功能区限制入河排污总量。 本文所述成果突出了几个方面的研究:一是系统地进行了水文参数率定,充分考虑了水资源配置对设计水量的影响,提出了采用75%保证率枯水期平均流量作为设计水量;二是建立了GIS系统,并通过该系统对河流及排污口进行了概化。并在此基础上,编制了计算程序模块,建立了水质模型并与GIS系统实现了数据信息连接;三是对计算模型中比较敏感的COD和氨氮的综合衰减系数进行了率定和检验,给出了设计条件下各水功能区段的K值范围;四是研究并确定了适合本省特点的限制入河排污总量计算原则,进一步分析了限制入河排污总量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并给出了污染物入河控制量建议指标。

水环境 承载能力 水资源配置 水污染治理

尉成海 尉红侠

辽宁省水利厅 沈阳 110003 沈阳市浑南新区规划 设计研究院 沈阳 11001

国内会议

中国水利学会水资源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年会

广东东莞

中文

101-104

2007-12-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