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促进方剂学的教学

方剂学作为一门中医主干课程,既有中医基础学科的特征,又有中医临床课的影子,学生既有学习的热情,又有畏难的情绪,既融合了大量的中医基础知识,又有规律可循。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被定位为”修剪的园丁”、”雕刻的工匠”,按部就班地向学生讲授方剂学知识。学生则犹如一个容纳前人知识经验的器皿,极少有机会参与对知识经验的探索和发现。在学生离开课堂、离开学校后,这样的教学对他们究竟还有多大意义?仁者智士早已对此作出真灼论断:“五年寒窗”的结果绝不能仅仅让学生获得一纸大学文凭。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因此,高质量的教学活动应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双方都积极参与的活动过程。为此,本文以省级精品课程和省级重点学科建设为契机,在原有教学改革的基础上,就如何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作了大量的探索,现进行详细论述。

方剂学 课程教学 教学改革 双向交流

胡方林

湖南中医药大学方剂学教研室,湖南长沙 410007

国内会议

中华中医药学会方剂学分会2007年年会

乌鲁木齐

中文

119-121

2007-07-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