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資本於環境治理之作用—以馬告生態資源為觀察對象
在台湾社会力出现前,当我们思考生态环境最佳的治理结构时,出现在脑海中的答案往往是「国家」。此种在暴力潜能方面具有比较优势的治理机制,在以往被视为是解决市场失灵的最佳方式,但就公共选择理论而言,政府是平凡人类组织而成的「超级厂商」,因而不免受到私心的导引,故并不能保证将政府的手伸入市场就一定获得较良善的结果。随着社会环境的流变,「国家」的强势角色已逐渐褪色,迫使人类开始寻求另类治理型态或思考「谁」能取代国家的角色地位。为了走出环境治理的困境,在市场与国家之外,出现一些新的治理机制,如强调社区自主组织的治理机制。虽然研究者持续探讨有关环境治理的相关课题,但甚少利用制度经济学范型来探讨治理机制,环境治理中社会资本的作用。本文以马告生态资源为观察对象,以制度经济学范型为思考主轴,利用问卷调查理解人民对环境治理的态度意向,以比较制度分析方式探讨环境治理机制, 采取治理相依成本概念理解社会资本在环境治理中所扮演的角色,进而利用交易成本概念提出共管机制设计可考量的方向。结果显示民间社会力在环境治理中有其潜在优势,但也发现市场治理、国家治理与社区治理机制都无法吃免费午餐,而厚实的社会资本可适度舒缓市场治理、国家治理与社区治理的交易成本与集体行动的困境,若社会资本降低市场失灵成本幅度大於政府失灵成本时,则赋予社区自主组织治理机制相对较多自主性,将较符合最低治理互依成本条件。透过部落地图界定马告生态资源共管区,将可适度降低资讯与蒐寻资讯成本,在传统生态文化知识下透过沟通知识舆会意知识存量的投资,预期将适度降低协商与决策成本,而建构与人性一致与相互监督机制预期将可强化资源使用者、监督与执行者的自我执行而使监督与执行成本适度缩减,社会资本深厚化的投资则进一步降低此三类交易成本。因此,为了避免高交易成本之无效率治理机制,除了应建构可降低交易成本的适宜治理规则外,也应注意社会资本的投资。
环境治理 社会资本 马告生态资源 制度经济学 交易成本 共管机制
曾明遜
作者係不动産與城郷環境學系
国内会议
呼和浩特
中文
430-446
2007-07-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