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树突状细胞表面分子的表达变化在苦参素注射液抗HBV中的作用

目的:观察苦参素注射液对HBV转基因小鼠体内HBVDNA含量及其树突状细胞表面分子的影响,探讨其抗病毒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20只HBV转基因小鼠,将其随机分为苦参素注射液和生理盐水组,10只同种同龄健康小鼠作为正常对照;苦参素注射液按照82.2mg/kg·d<”-1>每日腹腔注射一次,生理盐水组以同体积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共30天。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治疗前后HBV转基因小鼠血清以及治疗后肝脏中HBV-DNA含量;并取脾脏分离、培养树突状细胞,经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型。 结果:治疗前两组小鼠血清HBV-DNA含量没有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两组血清HBV-DNA含量均有明显下降,但是与生理盐水组比较,苦参素注射液组又具有明显下降,两组小鼠肝组织HBV-DNA含量没有明显差异;转基因小鼠脾脏来源树突装细胞均有MHC-Ⅱ、CD80与CD86的表达,与正常鼠比较,生理盐水组转基因小鼠MHC-Ⅱ的表达明显下降,苦参素注射液对其表现出显著的上调作用。 结论:苦参素注射液具有抑制HBV转基因小鼠体内HBV-DNA复制的能力,通过凋节其DC表面分子的表达可能是其发挥抗HBV的机制之一。

树突状细胞 苦参素注射液 抗HBV机制

王维伟 宋乐冬 陈建杰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肝科 上海200021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肝科 上海 200021

国内会议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三届内科肝胆病学术会议

杭州

中文

37-40

2008-04-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