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慢肝中医诊疗指南
急性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急性损害为主要病变的一组全身性传染病。目前已确定的肝炎病毒有五型,即甲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丁型肝炎病毒和戊型肝炎病毒。甲型和戊型肝炎病毒经粪-口途径传播,乙型、丙型、丁型主要经血液、体液等胃肠外途径传播。各型急性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相似,一般急性起病,以疲乏、食欲减退、厌油、肝大、肝功能异常和病毒抗原抗体系统的特异性标志阳性为主,部分病例可出现黄疸。 目前对病毒性肝炎尚缺乏特效治疗方法。甲型和乙型可通过疫苗预防。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多数在3个月内临床康复,预后良好,但急性乙型肝炎10%-40%转为慢性或病毒携带;急性丙型肝炎50%-80%转为慢性或病毒携带:急性丁型肝炎重叠HBV感染时约70%转为慢性。 基于此,本文参照中医学黄疸、胁痛、郁证、肝着(著)及肝瘟等病证探讨了急性病毒性肝炎中医治疗。
急性病毒性肝炎 中医治疗 治疗效果
刘成海
上海中医药大学
国内会议
杭州
中文
5-17
2008-04-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