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拉米夫定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中耐药突变的后续治疗

拉米夫定是全球被批准的第一个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口服药,随着其在国内外广泛临床应用,乙型肝炎病毒(HBV)耐药突变成为一个令临床医师棘手的问题。耐药突变不同于未经拉米夫定治疗的HBV自然发生的酪氨酸一蛋氨酸一天门氛氨酸一天门氛氨酸(YMDD)变异,而是拉米夫定治疗期间,在药物选择压力下发生的HBV DNA聚合酶 YMDD基因序列变异。目前认为突变的发生可能有以下机制:(1)选择学说:治疗前HBV野生株和YMDD突变株同时存在,治疗过程中野生株迅速受到抑制,而突变株耐拉米夫定,故突变株才得以选择并成为优势株。(2)诱变学说:即在拉米夫定的作用下HBV出现新的突变品种YIDD, YVDD, YI/VDD〔蛋氨酸被撷氨酸取代(M552V)称为YVDD变异;被异亮氨酸取代(M522I)称为YIDD变异”。文献报道除YrDD, YVDD外,可能存在其他部位的变异或多重位点的突变。在亚洲进行的一项研究中,基因耐药性在拉米夫定治疗la时为14%,而在2,3.4.5a时高达38%,49%,66%,69%。治疗期间发生YMDD变异后患者临床表现形式多样。最初表现为突破感染,即血清HBV DNA水平下降或阴转后继续治疗时阳转或明显上升,部分患者可无临床症状、丙氨酸转氨酶正常,类似免疫耐受;也有部分患者出现轻度乏力、恶心等症状,ALT升高,甚至病情恶化导致死亡。本文就拉米夫定抗HBV治疗中出现病毒耐药突变的后续治疗作一综述。

拉米夫定 乙型肝炎病毒 耐药突变 免疫耐受

刘厚霞 郑帮林

马鞍山市中心医院感染病科

国内会议

安徽省第十二次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年会

安徽黄山

中文

104-107

2007-05-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