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乙肝病毒的分析及意义

用荧光定量PCR(AMPI ISENSER)法,检测本院门诊就诊的313例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HBVM)各种组合阳性模式,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阳性率分别是:HBsAg、HBeAg、HBcAb组合100%(72/72)、HBsAg、HBeAb、HBcAb组合55.8%(38/68)、HBsAg、HBeAg组合98.4%(64/65)、HBsAg、HBcAb组合57.5%(23/40)、HBsAb、HBeAb、HBcAb组合15%(3/20)、HBsAb、HBcAb组合11.8%(2/17)、HBcAb组合16.7%(3/18)、HBsAb组合阳性率为0。以上结果相比较,1、3、5组合与1、3组合PCR法阳性率基本相似,而1、3、5组合与其它组合PCR法阳性率相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用各组合HBV-DNA含量各数值的对数作X2检验P<0.01)。同时还表明:HBVM阳性,PCR法同时阳性的患者体内HBV-DNA仍在复制,是诊断和治疗乙型肝炎的依据。而HBVM阳性,PCR法阴性之患者体内无HBV-DNA复制,无需相应治疗。可纠正以往发现HBVM阳性、无论哪一组合一律给予治疗的误治的做法。其不知部分HBVM阳性组合,PCR法阴性者,无论用多么昂贵的药物也达不到HBVM转阴性效果。

乙肝病毒 荧光定量PCR法 血清标志物 阳性模式

王振丙

天津市宁河县医院检验科 301500

国内会议

第七次全国临床微生物学术年会暨第三届两岸三地临床微生物与感染病学术论坛

成都

中文

539-541

2007-08-3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