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恶性血液病化疗患者院内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同源性分析和耐药机制研究

目的:分析恶性血液病化疗患者和其他监护室院内感染的鲍曼不动杆菌的同源性,并研究其主要耐药机制。 方法:收集从血液科和其他监护室分离到的鲍曼不动杆菌28株,根据美国临床实验标准委员会(CLSI)推荐的琼脂稀释法检测对9种临床常用抗生素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分离到的28株鲍曼不动杆菌进行同源性分析;用OXA-23、IMP-1、VIM-2、Ⅰ类整合酶和Ⅰ类整合子的特异性引物检测其耐药基因的存在,并对整合子的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分析其整合子组成。 结果:28株鲍曼不动杆菌中仅1株对所检测的9种抗生素表现为敏感,其他27株均表现为泛耐药,即对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含酶抑制剂抗生素,氨基糖甙类和喹诺酮类抗生素均表现为耐药,尤其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体现了较高的耐药率。PFGE同源性分析结果为3个克隆株,分别为A、B、C型克隆株。OXA-23基因扩增24株阳性,而IMP-1和VIM-2扩增均为阴性。整合酶检测20株阳性,整合子扩增阳性也为20株,整合子测序结果显示,5”端为aacA4和catB8基因,其3”端为aadA1基因,而整合子中不包含OXA-23基因。 结论:血液科分离到的鲍曼不动杆菌主要是B与C型克隆株,而重症监护室是A型克隆株,三型克隆株均显示泛耐药,对头孢菌素和碳青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性主要是由于产OXA-23型碳青霉烯酶,而对其他抗生素的耐药主要是由于Ⅰ类整合子携带的耐药基因所致。

恶性血液病 院内感染 鲍曼不动杆菌 耐药机制 化疗 耐药基因

徐志江 周宏伟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杭州 310009

国内会议

第七次全国临床微生物学术年会暨第三届两岸三地临床微生物与感染病学术论坛

成都

中文

373-376

2007-08-3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