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在治疗急性肩周痛中的作用
目的:本研究比较超声引导下和常规神经阻滞治疗肩周炎的效果。 方法:急性肩痛患者15例,被分为两组:组1常规神经阻滞组,7例患者。组2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治疗组,8例患者,先进行体表定位,常规消毒,超声多普勒找到肩脚卜动脉和静脉,引导穿刺针抵达该处,注射阻滞药物4m1。同样方法,超声多普勒找到旋股后动脉和静脉,引导穿刺针抵达该处,注射阻滞药物4m1。分别阻滞患侧肩月”Il上神经和腋神经。阻滞药物均为2%利多卡因4m1维生素B12,2m1,曲安奈德40mg,生理盐水1m1。使用疼痛视觉模拟记分,在治疗3周,3个月评价患者的疼痛强度。 结果:1超声定位与体表定位符合情况:组2,8例患者接受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治疗超声定位与体表定位符合者为6例,不符合2例,符合率为75alo。2治疗次数比较:组1,1次止痛者1例,治疗2次者6例,治疗3次者4例;组2,1次止痛者4例,治疗2次者为4例,治疗3次者1例。3疼痛强度比较:基线疼痛评分平均(SD),组1为8.71 (1.60)组2为8.63(1.45),两组比较差别无显著性(t二。.12, P>0.05)。治疗3周后,两组疼痛评分分别降低2.11(1.82)和5.53(1.21),差别有显著性(t=5. 60, P<0.01 )0 3个月时两组疼痛评分分别降低1 .2813.8)和2 .89 (3 .2),差另”l有显著性(t=2 .68,P<0.05) 结论: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治疗肩周炎比传统神经阻滞疗法定位准确,提高了效率和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
急性肩周痛 神经阻滞法 超声引导 超声定位
高谦 王月香 侯京山 王福根
解放军总医院康复医学科超声诊断科 北京 100853
国内会议
中国医师协会第三届康复医学论坛暨康复医师分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
江苏连云港
中文
128
2007-10-1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