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椎弓根单球囊跨中线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的初步应用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单球囊跨中线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多发性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36例疼痛性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患者,累及椎体61个。在X线监测下,经一侧椎弓根将单球囊置入椎体的中线区,使单球囊在椎体内跨中线扩张,骨水泥在椎体内跨中线分布。术后观察患者VAS和ODI评分变化以及椎体高度恢复和后凸畸形矫正情况。并随访6~12个月(平均9.2个月)。结果:36例患者手术顺利,平均单椎体手术时间为27.4min,术后96h疼痛明显缓解,功能改善显著,无临床并发症发生。患者VAS由术前平均(7.27±1.02)分降至术后(2.71土0.75)分(P<0.01);ODI评分由术前平均(71.14±10.94)%降至术后(26.56±6.35)%(P<0.01)。术前伤椎椎体前缘和中部高度平均分别丢失(14.33±2.76)mm和(10.15±2.70)mm,术后平均分别丢失(10.03±1.83)mm和(5.89±1.83)mm(P<0.01)。Cobb角由术前平均(23.43±5.00)°,矫正至术后(16.16±2.77)°(P<0.01)。2例分别在椎体前缘和椎间隙内发现少许骨水泥渗漏,但无临床症状,其余椎体无明显骨水泥渗漏的X线表现。随访期间,无疼痛加重或椎体再次塌陷以及邻近椎体发生骨折的病例出现。结论:经椎弓根单球囊跨中线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疗效满意,降低了手术费用,减少了手术时间与放射暴露。
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 脊柱压缩骨折 X线监测
孙钢
济南军区总医院放射科
国内会议
第五届医学影像山东国际论坛、山东省第十七次放射学学术会议暨山东省第十五届医学影像学学术研讨会
济南
中文
120-122
2008-04-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