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黔西南层控卡林型金矿成矿机制及”攻深找盲”浅议

黔西南地区作为我国最早发现卡林型金矿地区,是滇黔桂”金三角”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该区卡林型金矿床,就其产状、形态和构造控制可分为断裂型和层控两大类型,断裂型金矿如:烂泥沟、丫他、板其、紫木凼(上部矿体)等金矿床,金矿多产于高角度压扭性断裂中,赋矿层位一般为中、下三叠统地层,容矿岩石主要是泥质粉砂岩和粉砂质泥岩.层控金矿如:水银洞、太平洞、紫木由(下部矿体)、戈塘、泥堡等金矿床,金矿主要产于上下二叠统岩溶间断面层间破碎带和上二叠统地层中,矿床多为埋藏较深的隐伏矿,矿体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顺层展布,具多层分布特征,容矿岩石主要是不纯的生物碎屑灰岩和富含有机质煤系建造中的碳酸盐岩等,背斜控矿明显。由于我国卡林型金矿前期勘查和开发主要以断裂型金矿为主,导致我国卡林型金矿的研究对断裂型金矿的研究程度大大高于层控金矿,而近年来随着层控金矿的不断发现,展示出卡林型金矿一些新的特点,容矿岩石与美国卡林型金矿更具相似性,特别是在层控金矿床中一些大型和特大型矿床以及富矿体和高品位矿石的新发现,引起了国内外众多研究者的极大关注(刘建中,2001;郭振春,2002;冯学士等,2002;夏勇等,2004;张兴春等,2004;张竹如等,2004 ; Hofstra等,Zoos )。层控金矿的找矿潜力和资源远景正日益显现出来,成为黔西南卡林型金矿重要和具有特征的类型。本文对此进行详细论述。

黔西南地区 金矿床 层控卡林型 成矿机制 攻深找盲

夏勇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贵州,贵阳,550002

国内会议

第三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

北京

中文

532-533

2007-11-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