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大兴安岭中南段有色及贵金属矿床成矿系列与成矿谱系

大兴安岭中南段多金属成矿带地处内蒙古东南部,属于中朝古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之间的乌拉尔-蒙古-鄂霍茨克显生宙地槽褶皱区的一部分,后转为滨太平洋大陆边缘构造带.该区位于东西向古生代古亚洲构造-成矿域与北北东向中新生代滨西太平洋构造-成矿域强烈叠加、复合、转换的部位.前中生代属于锡林浩特微陆块、华北板块和松辽微陆块之间的交接过渡处;进入中生代,则属于环太平洋构造-岩浆岩带的一部分(芮宗瑶等,1994;徐志刚,1993;刘建明等,2004). 区内多期成矿叠加特征明显,主要成矿期为华力西期和燕山期,又以燕山期成矿最为显著。主要发育晚古生代石炭一二叠系和中新生代地层;中生代岩浆活动频繁,岩浆岩体呈北东向带状展布;本区锡、铜、铅、锌多金属矿产丰富,成矿强度大,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找矿潜力巨大,尤其是国家紧缺的有色金属资源前景良好。本文对此进行详细论述。

大兴安岭中南段 多金属矿床 矿床类型 成矿谱系

张寿庭 赵鹏大 王长明 徐毅 刘晓吉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

国内会议

第三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

北京

中文

482-483

2007-11-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