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热液金矿系统的流体包裹体特征
针对当前一些文献未能较好解释包裹体研究结果的科学涵义,甚至出现矿床地质描述与流体包裹体研究结果自相矛盾的现象,本文试图以金矿床为例,建立科学而简便易行的矿床地质与包裹体特征之间的链接.为此,简单评述了现有金矿床成因分类方案,建议以主导成矿系统发育的地质作用特征划分5种类型: ①浆控高温热液型,包括斑岩型、爆破角砾岩型、铁氧化物型、夕卡岩型等岩浆热液型矿床; ②造山型,即变质热液型; ③浅成低温热液型--陆相火山岩-次火山岩中的改造热液型; ④微细粒浸染型(卡林型或/类卡林型)--沉积岩容矿的改造热液型; ⑤热水沉积型(VMS型和SEDEX型)--水下喷出地表的改造热液型”VMS型和SEDEX型,指出了各类矿床成矿构造模型。
热液金矿系统 流体包裹体 地质作用特征 成矿构造模型
陈衍景 倪培 范洪瑞 F Pirajno 赖勇 苏文超 张辉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成矿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0;北京大学,造山带与地壳演化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1 南京大学,壳幔演化与成矿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93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成矿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0;Geology Survey of West Australia,100 Plain Street,Perth,WA 6 北京大学,造山带与地壳演化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1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雷点实验室,贵州,贵阳,550002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191-192
2007-11-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