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微观结构超压与超高压矿物的形成

自含柯石英的,以榴辉岩为代表的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石被发现以来,其形成的温压条件、形成深度和折返机制的研究成为地学界一大热门话题.依据静岩压力推算形成深度的大陆深俯冲观点需要合理地解释轻质的陆壳物质何以能够进入密度较大的地幔之中,在形成密度大的超高压变质岩后又如何返回地表.而依据构造附加压力推算形成深度的浅表成因观点,则需要将岩石圈的强度和流变性考虑进去,合理地估算构造压力的大小,解决构造压力估计过高和基本的背景温、压条件不足的问题. 近年来,超高压变质岩在不同地区、不同时代的造山带中不断被发现,证明这种变质作用在自然界中可能是普遍存在的,寻找新的变质作用机理,成为解答壳源超高压岩石生成疑团的另一途径。本文对此进行了详细论述。

超高压矿物 形成机制 微观结构

武红岭 池顺良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1 鹤壁市地震局,河南,鹤壁,458000

国内会议

第三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

北京

中文

171-172

2007-11-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