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杭构造带中西段晚中生代基性脉岩分布及地球化学特征
幔源基性脉岩及其分异产物是区域性地壳拉张作用下的产物,对研究伸展背景下的大陆动力学背景及大规模成矿作用具有重要意义(Hall,1987).华南地区中生代以来发生了大规模的岩石圈伸展作用,并伴随大规模成矿作用,尤以华南铀成矿作用最为典型(胡瑞忠等,2007)是研究岩石圈伸展作用与铀成矿关系的最理想地区之一. 赣杭构造带位于扬子准地台和华南地块结合部位,自江-绍断裂发展演化而来,由绍兴-江山、广丰-东乡和抚州-永丰三条深大断裂构成,对应绍兴-江山、广丰-东乡、抚州-永丰三个火山活动段,即东、中、西段。构造带总体NE向展布,由浙江绍兴向南西至江西永丰,长450 km,宽为50一70 km。先后形成的永丰-诸暨坳陷带、赣杭构造火山活动带和赣杭红盆断陷带组成构造带的大体格架(Goodell等,1991;邓家瑞等,1989 ).赣杭构造带内(图1)分布有我国最大的火山岩型铀成矿带(邵飞,2004),研究显示,该成矿带与华南中生代大规模的地壳拉张有密切的成因联系(胡瑞忠等,2004,2007)。构造带内同时期的基性脉岩发育广泛,通过对其深人研究,特别是精确定年,对探讨铀矿形成和地壳拉张时限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该方面的研究目前仍很缺乏,基于此,本文进行了详细论述.
赣杭构造带 中西段 晚中生代 基性脉岩分布 地球化学特征
齐有强 胡瑞忠 戚华文 刘燊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贵州,贵阳,55000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贵州,贵阳,550002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36-37
2007-11-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