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华南氧化锰矿新生代大规模成矿:年代学研究及古气候意义

成矿年代学是矿床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对矿床形成时代的精确测定是正确理解矿床成因和区域成矿规律的必由之路.过去二十多年来,随着超高灵敏度质谱仪的诞生和同位素分析技术的飞速发展,成矿年代学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极大地推动了人们对成矿过程的客观认识和现代矿床学的发展.但直到目前为止这方面的工作还主要集中在各种内生矿床(岩浆矿床、热液矿床、热水成因矿床和变质矿床等).相较而言,次生矿床的成矿年代学研究却进展缓慢;世界上绝大多数次生矿床还没有确切或可信的同位素年龄. 我国的次生氧化锰矿主要分布在广西、湖南、云南、广东和福建等省区。尽管历经几十年的勘探、开发和研究,迄今对我国次生氧化锰矿的形成时代和富集过程还知之甚少,我国的锰矿床尚没有一个可靠的绝对年龄数据。基于详细的野外观察、矿床地质、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基于近年来对湘桂粤三省区共8个氧化锰矿的110个单矿物系统的”0 Ar/”9 Ar年代学研究,包括广西下雷、滩营、料连、大洞、地矿山、屯笔;广东新榕和湖南东湘桥锰矿,本文阐述了原生锰矿/含锰地层的化学风化和锰矿床次生富集过程。

华南地区 氧化锰矿 新生代 大规模成矿 成矿年代学

李建威 Paulo Vasconcelos 颜代蓉 邓晓东 陈蕾

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4;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Department of Earth Sciences,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Brisbane 4072 Australia 湖北省地调院,湖北,武汉,430030 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国内会议

第三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

北京

中文

28-29

2007-11-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