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人体气味的存留能力

在刑事调查中,在案发现场要收集的第一物证就是气味证据,因为据案发时间越短,嫌疑犯遗留的气味越浓厚、清晰,受污染越少,取证匹配的可靠性越高。然而,许多刑事案件并不是在第一时间被发现,往往是在案发几天、十几天甚至数月后才发现,这就对气味证据的提取、保存和使用的可靠性提出了考验和质疑,对人体气味的存留能力和时效性提出了新课题。 本文通过对人体气味的释放、传导和发散的了解,以及通过文献的搜索、试验的分析和实例的介绍,表明人体气味的存留能力受环境和时间的双重影响。但是环境的影响比时间对气味存留的影响更大。在恶劣的外界条件下(高温、强风、下雨、爆炸、燃烧),人体气味的存留时间会大大缩短,以至被破坏掉。这就提示我们对作为法庭证据的人体气味要小心提取和谨慎保存。 试验表明,人体气味抵御环境条件和时间影响的存留能力比人们以往想象的(24小时)要强一些和长久些,人体气味能够生存在极端机械和热应力条件下,警犬能够探测和识别炸弹碎片和纵火碎片上残留的人体气味。这就提示我们要重视爆炸案和纵火案现场炸弹碎片和纵火物残片的人体气味的收集,不要放过任何蛛丝马迹。人体气味证据经妥善密封保存,可以保存数年之久,供以后警犬用于气味的匹配。

人体气味 存留能力 警犬

寻欣国 曹锦和 杨一春

公安部南京警犬研究所 公安部沈阳警犬技术学校

国内会议

2007年全国工作犬实用技术理论研讨会

沈阳

中文

1080-1085

2007-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