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RBCC发动机亚燃模态点火性能研究

基于直连式来流系统,开展了RBCC发动机亚燃模态下液体和固体火炬、乙烯引导的点火实验,研究了火炬点火的主导因素、乙烯当量比和燃料喷射位置对乙烯引导点火性能的影响以及燃烧室出口截面变化对点火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在火炬燃气温度一定的条件下,火炬出口燃气和流道中主流空气的动量比是影响点火性能的主要因素;在相同的实验状态下,凹腔模块1的所需乙烯引导点火的下限当量比为0.076,凹腔模块2的为0.041;尺寸大的凹腔由于可以形成较大的低速驻留区域,可产生较大的初始火焰区域尺寸,所需的乙烯引导点火的下限当量比更低,点火性能较好;对于尺寸较大的凹腔模块来说,燃料喷射点在凹腔模块上游位置较大时,燃料和凹腔内部质量交换较大,容易产生淬熄;收缩燃烧室出口截面可以降低乙烯引导点火的下限当量比;在一定来流条件下,较大的燃烧室出口截面将会造成引导火焰只能维持在凹腔火焰稳定器局部范围内,火焰传播距离有限,难以引导二次燃料形成稳定燃烧;较小的燃烧室出口截面对引导火焰的火焰传播有促进作用,但由于对流动的壅塞程度提高,二次燃料形成的燃烧室压力过高,造成进气道不起动,试验模拟状态破坏;存在着一个亚燃稳定工作的燃烧室出口截面范围,且在稳定工作范围内,该截面越小,燃烧效率越高,但同时越容易向进气道不起动的状态过渡。

RBCC发动机 亚燃模态 当量比 点火性能 固体火箭发动机

刘洋 何国强 刘佩进 吴亚可

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西安 710072

国内会议

中国宇航学会固体火箭推进24届年会

烟台

中文

193-194

2007-08-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