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周边麦秸焚烧所致北京市大气污染的特征分析

2006年6月20日,在西南风的吹送下,北京南部农田麦秸焚烧产生的污染物向北京传输。在这次污染过程,笔者所在单位积累了SO2、CO、Nox以及可吸入颗粒物(PM10)质量浓度的数据、颗粒物的化学组分数据,为全面评价此类特殊污染事件、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污染从西南向东北推进的过程十分明显,污染输送对北京市西南部地区空气质量影响最大(PM,10小时浓度超过600μg.m-3),对北部山区影响甚小(PM10浓度峰值在110μg.m-3),污染高浓度在市区持续时间最长。麦秸焚烧污染输送贡献了PM10(尤其是PM1)、CO、NO2以及NMHC等污染物质,这使得与前一日相比,污染物之间的相关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SO2与其它污染物的相关性变得不显著,而CO与NO2、CH4与NO相关性显著。因子分析进一步揭示了气象条件对污染物浓度变化的主导作用,而麦秸焚烧污染输送属于次要地位。污染输送过程中,PM2.5中的硝酸盐类和有机碳、碳黑质量浓度增大。麦秸焚烧所输送的气态污染物和细小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存在威胁,在不利扩散的气象条件下在大气中存留时间加长。研究结果表明气象条件不利于污染扩散时必须禁止农田秸秆焚烧。

麦秸焚烧 因子分析 细粒子 污染特征 空气质量

李金香 李令军 杨晓光 董欣 李海军 李云婷 赵越

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 北京 100044

国内会议

第十四届全国大气环境学术会议

昆明

中文

186-193

2007-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