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青藏高原纳木错地区CO2通量的日变化及季节变化分析

本文利用涡度相关观测系统2005年9月12日至2006年9月11日在西藏当雄县纳木错东南岸的商寒草原CO2通量进行连续的观测的资料,分析青藏高原纳木错地区的CO2通量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纳木错地区的紫花针茅草原在生长季的8月份表现非常明显的碳吸收,最大CO2吸收速率可达0.38mg·m-2·s-1;CO2排放速率也在此月达到最大,可达O.20mg·m-2·s-1。生长季CO2通量存在明显的日变化,一般在北京时间8:00前后,CO2通量变化为负值,即吸收CO2,到中午11:00-14:00出现吸收CO2的最大值,随后CO2吸收量逐渐减小,在20:00前后,CO2通量变为正值,表现为碳排放。

高寒草原 CO2通量 日变化 涡度相关法 碳排放 青藏高原纳木错地区

朱志鹍 马耀明 李茂善 仲雷 王永杰 吕雅琼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北京 100085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兰州 730000

国内会议

第十四届全国大气环境学术会议

昆明

中文

154-160

2007-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