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2006年宜昌市病媒生物种群密度调查

为全面掌握宜昌市病媒生物种群及季节消长规律、为科学制定病媒生物防制方案提供有力依据,2006年1~12月对宜昌市病媒生物进行监测。采用夹夜法监测鼠密度,诱蚊灯法监测蚊密度,笼诱法监测蝇密度,粘捕法监测蟑螂密度。监测结果表明,宜昌市鼠类以褐家鼠、小家属为优势鼠种,分别占捕鼠总数的43.24%和18.92%;蚊类以致倦库蚊、三带喙库蚊为优势种,分别占捕获总量的42.93%、24.11%;蝇类以丝光绿蝇和家蝇为优势种,分别占捕蝇总数的26.79%和17.58%;蟑螂以德国小蠊、黑胸大蠊为优势种,分别占捕蟑总量的57.78%、25.19%;各种病媒生物种群密度都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6~9月为活动高峰期。可根据不同季节、不同生境,采取科学办法综合防制病媒生物。

病媒生物 种群监测 密度特征 活动高峰

朱彬彬 李慧甫 李枝金 薛宏俊 沈超

宜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宜昌 443000

国内会议

中国昆虫学会第八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07年学术年会

河南鹤壁

中文

405-408

2007-10-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