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溯源变形河段的演变规律探讨

自1980以来,东江下游及三角洲发生了高强度的采沙活动,由此导致水文条件发生了显著的改变,河床也发生了显著的溯源变形的响应,主要表现为:(1)大规模的采沙效应,直接引起同流量条件下水位明显下降,尤以枯水期表现最为显著,博罗站水位-流量关系曲线表现为逐年右偏;(2)人为采沙造成河床高程大规模的降低,即为一级溯源变形,其明显的特征是水面比降集中,由此引起河床的强烈的冲刷,遂派生出河床的二级溯源变形,二级溯源变形的长期发展将使河床变形趋于平缓;(3)采沙河段必然发生河床断面形态及尺度的物理变形,按其发生的时间过程可以分为各具特色的三段:变形完成段(东江口附近河道)、变形进行段(石龙到博罗段)及变形影响段(博罗以上河段)。

东江下游河段 人工采沙 溯源变形河段 河床变形

任杰 周作付 吴超羽

中山大学近岸海洋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广州 510275 广东省航道勘测设计科研所,广州 510115

国内会议

第十届中国河口海岸学术研讨会

北京

中文

71-81

2007-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