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基于RS和GIS的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评价

黄河三角洲是地球表面海陆变迁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其生态环境变化快速、复杂,因此对黄河三角洲进行系统的生态环境综合评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以遥感影像数据和实测数据为基础,构建了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模型,通过多源数据融合,基于栅格单元和生态功能区对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状况及其时空差异进行了分析评价。 研究结果表明,目前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状况的空间差异十分显著,即沿海地区等级低,生态环境质量较差;内陆地区等级高,生态环境质量较好,从沿海到内陆整体生态环境质量等级呈梯级上升趋势。 通过对比分析1986年、1996年以及2001年的遥感监测结果证明,得益于黄河水量的补充,黄河三角洲研究区域的生态环境在内陆地区得到逐步改善并趋于稳定,而沿海地区特别是滨海滩涂地区,由于淡水资源的匮乏、土地的不合理开发,以及石油工业的影响,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

生态环境 环境综合评价 黄河三角洲 遥感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

马辉 Arthur E. Mynett

黄河水利委员会规划计划局 荷兰德尔伏特水力所

国内会议

第三届黄河国际论坛

山东东营

中文

334-346

2007-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