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ODIS影像的黄河三角洲湿地蒸散量的估算研究
蒸散量(ET)是黄河三角洲湿地水循环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包括植被蒸腾量、水面蒸发量以及非植被表面的蒸发量。准确地估算蒸散量对于保护自然环境是十分必要的。由于黄河三角洲湿地(尤其是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冠层密度以及土壤湿度等地表要素空间分布的非均匀性,某一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类型上的蒸散量观测值难以代表整个区域的蒸散量。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为非均匀下垫面条件下区域蒸散量的监测带来了希望。本文基于MODIS获取的地表反照率和地表温度数据,利用SEBS模型估算晴天条件下的黄河三角洲湿地日蒸散量,并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HANTS)插补非晴天条件下的日蒸散量,从而得到黄河三角洲湿地年蒸散量的时间序列。利用高分辨率植被分类图识别黄河三角洲湿地中的植被类型,并在应用SEBS模型估算蒸散量时分别确定了不同地表覆盖类型的模型参数化方案,提高了蒸散量的估算精度。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湿地蒸散量的时空分布很不均匀:同一种植被在同一时间内蒸散量上存在空间变化,不同植被类型在不同季节的空间变化非常明显。
MODIS影像 遥感 时间序列 湿地蒸散量 黄河三角洲湿地 水循环 植被分类图
贾立 奚歌 刘绍民 黄翀 刘高焕 宋世霞 连煜
瓦赫宁根大学研究中心ALTERRA资源环境研究院,荷兰 北京师范大学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
国内会议
山东东营
中文
74-86
2007-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